推荐一本好书|有些东西永远逃不开,有些东西永远回不来:《逃离》

557 views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500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4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推荐一本好书|有些东西永远逃不开,有些东西永远回不来:《逃离》,

“小说不像一条道路,它更像一座房子。你走进里面,待一小会儿,这边走走,那边转转,观察房间和走廊间的关联,然后再望向窗外,看看从这个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

加拿大女作家爱丽丝·门罗在20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时也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历史上第13位女性获奖者,诺贝尔奖对她的颁奖词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在获奖之前,爱丽丝·门罗被称作“女契诃夫”。在她的小说创作中,门罗总是将目光流连于平凡女性的生活,从自己和母亲身上寻找灵感,尤擅贴近女性之性心理的波折与隐情,以及由此而来的身心重负,细致入微,又复杂难解,看似脆弱,却又坚忍顽强。

《逃离》整本书八个短篇故事讲的都是“逃离”:带着无限的犹豫、无奈、怅惘、迷惑的逃离,像是脚上被绳子拴住,这根绳子可能非常长,但终有拉直了再也无法前进一步的时刻。“逃离”不是漫无目的的奔逃,它始终有个坐标,就是离开的那个点。

芒罗的小说都是以女性为第一主人公,“她”始终要逃离的,是家庭、是两性、是自我,但是,这种逃离举步维艰。卡拉在邻居帮助下逃离“让她再也受不了的”男友、坐上去多伦多的大巴想在那里开始新生活时,她在路途中就崩溃了。两行斜体字“来接我一下吧。求求你了。来接接我吧。”“我这就来。”出现时,我们不知道她求助的是谁,谁又立刻就回应了她的呼唤。结果我们发现失措之时她的电话仍然是打给她那天早上以为要抛弃的男友。逃离是痛苦的,可出走的半途中发现能拯救自己的依然是自己逃离的地方,更令人沮丧。

在旅馆里打工的格雷斯遇到了家境良好、秉性温柔的工程师莫里。但是,有一天莫里的哥哥尼尔出现,她突然觉得那才是她想要的人,想要碰触、想要拥抱。她坐上尼尔的车,逃离莫里,开始一场探险。结果,酗酒的尼尔也不是那个Mr Right,在格雷斯离开他以后,他开车一头撞上了桥墩,结束了生命。无论他是自杀还是因醉酒出事,格雷斯想要逃往的地方,不过是毁灭。任何想要逃离的人,对现有事物的厌倦都超过了对未来的渴望。人生不断地在逃离,又不断地被牵绊的过去或无望的未来所捕获,芒罗的小说里回荡着这种欲挣不能、欲逃无路的悲哀。

这些故事里,最令人心伤的,莫过于逃离家庭了。如果说“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家庭的解体在小说里是显而易见的。小说里主人公的父母大多是受上世纪50年代性解放思想影响的一拨人,追求知识、独立、思想、个性、不束缚的两性关系。他们与周围的“普通人”格格不入。其中一个短篇里的劳拉,不仅常常看见父母光着身子,还偷偷看见他们和朋友玩“换妻”游戏。朱丽叶于是离开父母,希望过一种正常生活。但是逃离家庭的结果,得到的是绝望—当你逃离家庭,并有朝一日想重回它的怀抱时,你会发现,它已支离破碎,再也找不回了。

有人说芒罗像契诃夫,的确,那是因为他们都能捕捉住生命中绝望的真相。而芒罗作为女性,更是敏感于明明知道已经失去却硬装着毫不知情毫不在意的那一刻。有一幕,朱丽叶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回去看她父母。看得出,她的母亲已经病入膏肓。一次,母亲对朱丽叶说,“到了我真的不行的时候,你知道我会想到什么吗?我想—快了。很快我就能见到朱丽叶了。”这里,她所说的她能见到的朱丽叶,就是过去的完整家庭,过去的黄金时光,过去人们不曾分离也以为永远不想彼此分离的美好世界。朱丽叶心里非常明白母亲的意思,可她没有答应一声“是的”,她所做的,只是背过身去,收拾厨房,“把一切都放到原处去。”

所有人,在碰到这样的时刻,都会背过身去,假装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我们都这样假装不知道,在逃离的时候,有些东西永远逃不开,有些东西永远回不来。

正文完
 
小六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小六 2019-04-28发表,共计1500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