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杨澜《一问一世界》 :只想做这个时代的大女孩

1,044 views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3205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9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好书推荐 |杨澜《一问一世界》 :只想做这个时代的大女孩
杨澜《一问一世界》

杨澜《一问一世界》 简介:

真正赢在起跑线的,是那些见识了大世界的人!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在我们手里的,就是打开成长大门的那一把钥匙——

【关于竞争】

我们要面对赢,也要面对输。

每一次的竞争,无论成与败,都会让我们得到磨砺。

【关于挫折】

摔跤了我们都会疼,有的人会骂,谁让我摔跤的,老天爷对我不公平。

有的人却站起来,想想以后可以怎么做。

不同的处理方式,就是不同的“逆商”。

【关于快乐】

你的幸福不是别人的责任,而是你自己的事。

爱旅游,爱美食,甚至爱一种大多数人不感兴趣的事,

只要能给你带来快乐,它就有超凡的意义。

【关于父母】

生命中一个巨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究竟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什么?

相貌、性格、知识、财富?我们难以确定。

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他们的爱不需要理由,正如他们对我们的爱。

杨澜《一问一世界》 推荐理由:

50岁的杨澜,是中国电视黄金的三十年的代表人物,几度巅峰,也几度因为电视环境的改变面临梦想和现实的选择,但上千位人物,上万次提问,就像是撞上再反弹过程,那些新奇的,幽默的,感动的,困惑的,深刻的,忧伤的,热情的,痛苦的,愤怒的,宽容的问答,渐渐的勾画出这个时代的缩影,也让杨澜不断地探索,找寻自我。就像杨澜自己所说:“这是一件多棒的礼物!” 

★ 2011年,《一问一世界》面世,创同类型图书的销售记录,数百万读者亲历感动。
★ 2019年,杨澜入行30年。她从这些年不断地发问中,精华凝练出4万字从未发表过的文字,新增这些年的全新感悟及采访精华,作为《一问一世界》2019百万册畅销升级版给广大读者的福利。
★ 本书的内容是从杨澜访谈录和杨澜工作室一万多个发问的问题中挑选出来的,涵盖了国际政治、商业、文化、女界、体育、艺术、人工智能等等各个领域,采访对象包括老布什、基辛格、克林顿、李光耀、王石、稻和盛夫、福布斯、比尔·盖茨、巴菲特、严歌苓、金庸、李敖、李娜、姚明、林丹、崔健等等上千位各行各业的名人领袖。
★这30年间积累起来的访谈内容,至今仍是现在热搜的宠儿。李敖、金庸、老布什……我们关注的媒体热点在书里都能看到更深入的呈现。
★关于输赢、关于竞争、关于艰难时候的选择,关于梦想和现实的差距,关于事业和家庭之间的平衡,通过杨澜和这些名人政要们亲身力行,帮助我们解决当下的困惑。
★ 作为电视主持人和记者,杨澜以提问为生,并以提问为乐。对读者来说,这些问题的答案让我们明白了很多事情,打开了我们的眼界。世界就在这一问一答中若隐若现。
★一问一世界。在探索世界的同时,我们有机会更好地认识自己。在生命的旅程中,其实我们每个人自问的问题可能比问他人的问题更重要,简单的问题比复杂的问题更重要。比如:“我是谁?”“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我快乐吗?”
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

《一问一世界》 作者简介:

杨澜,媒体人,作家
她创建了中国第一个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频道——阳光卫视;
她采访了上千位世界政要和各界风云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华莱士”;
她曾任北京申奥形象大使并担任上海世博会形象大使;
她被推选为”能推动中国前进,重塑中国形象”的女性,
被福布斯评为评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100位女性之一……
她堪称为传奇的媒体生涯,
凝结成了这本《一问一世界》。

朱冰,中国传媒大学知名学者,资深策划人,作家。

《一问一世界》 文摘:

2019年是我入行30年,在人生中不长也不短。回头一看,其实一直在匆匆忙忙地赶路,顾不上停下来。借这个机会我停下来,回头看看走过的路,再望望前面的天空,是件好事。
我们生活在一个渴望成功、追逐成功者的时代,我也不能免俗,想成功,想证明自己。我一开始做人物访谈的时候,去世界各地寻找那些所谓成功的人,询问他们成功的秘诀和经历。随着采访的深入,我对成功的定义有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到底什么算成功?更成功又怎样?我们的社会是不是患了“成功综合征”?为了“成功”,我们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和内心真正的渴望,渐渐地成了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为了“成功”,大街上充斥着厚黑学之类的书籍,贩卖权术和心计,还有一夜致富的妄想,搅动着人心,又让大多数人认为自己成了失败者;为了“成功”,我们污染了自己的土地、空气和水,再让重金属通过食物进入我们孩子的身体;为了“成功”,我们急急忙忙地赶路,经常撞着这个碰到那个,我们是不是想过把他们扶起来,说声对不起?为了“成功”,我们忽略了路边的风景,忽略了身边的人,甚至忽略自己的身体和心灵,越来越多的人焦虑、抑郁……我们能不能停下脚步,给自己片刻的安宁,给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一个拥抱?我曾接到一个朋友发来的短信,“真正的成功,不是赚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高的官,而是有一天你除去这一切身份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在你身边对你微笑。”
在我看来成功的首要意义在于做自己。新时代对成功的诠释已经悄然改变,它是活力与健康,而不是规模和权力;是自我的觉醒和接纳,而不是屈从于他人的期待;是多元包容的,而不是单一刻板的。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妄谈创造历史,但做自己是可望可即的事。张海迪以残障之身刻苦学习、终有成就的故事固然让我敬佩不已,更让我感动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政治环境下,当有关领导告诫她应该把烫成大波浪的长发夹起来以符合“英雄模范”的标准形象时,她在进入人民大会堂、进入聚光灯中心之前的一瞬间,果断地取下了发夹,让一头秀发瀑布般地披在肩头。她不要做被造型的英雄,她要做真实的自己。
有时出身优裕与出身贫困一样容易让人迷失。人的期待就是自己的牢笼。许多富家子弟仅仅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就放弃自己真正的梦想,成为某种传承的工具。股神巴菲特的儿子彼得在这一点上是幸运的。他19岁时做出决定,不进入父亲呼风唤雨的金融界,而选择音乐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当他忐忑不安地寻求父亲的意见时,巴菲特说:“儿子,其实我们俩做的是同一件事——我们热爱的事!”彼得在2010年出版的中文版自传书名就叫《做你自己》。
我们的社会从要求个体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到终于可以让人们理直气壮地做自己,真是不小的进步。如果每个人能够在追求个人成功的同时,还能影响更多的人,帮助他们获得成功、进步,这是不是一种更了不起的成功?但是,不断追求更大的影响力又何尝不是一种执念呢?一直追求“让世界因我而不同”的李开复在2013年被诊断出患有四期淋巴癌时,几乎崩溃。死亡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奉为圭臬的信条。在佛光山,星云大师对他说:“‘最大化影响力’究竟意味着什么?一个人这样说的时候,通常都是给追求名利一个浅薄的伪装。问问自己的内心吧,千万不要自己骗自己。”他认为人类不该一刻不停地计算、量化一切事物,侵蚀内心本真的东西。因为这会阻碍生命中真正能量的涌现——那就是爱。这让李开复有了向死而生,珍惜真爱的康复之路,这既是身体的,也是心灵的。
做访谈节目的人是以提问为生的。我做的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提问。但是如果回想一下我们从小受的教育当中有多少环节是在训练我们问问题呢?基本上没有。我们一直受到的训练是回答问题,先把老师教的答案记住,然后在考试的时候再还给老师。
美国学校的老师特别鼓励学生提问。在中国的学校,老师可能对学生说,这儿有三道方程式需要你来解答;在美国学校,老师很可能说,你自己编三道方程式让其他的同学解答。这可能是一种教育方式上的不同,所以实际上大多数中国人,特别是我们这种被学校一步步培养出来的“好学生”,对如何提问没什么概念。我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读书时,正好有一节是外教上的宗教课,他讲完了以后问:大家有什么问题吗?一个大教室里面,100多个学生,寂静无声,大家都羞涩地低下了头,没有一个人举手。教授非常生气地从兜里掏出了一块美金,说:“谁要是问出一个问题,哪怕是再愚蠢的问题,我就把这一块美金给他。”我们都有一点受屈辱的感觉,作为一个学生难道我们真的没有问题吗?记得后来我举手了,至于硬着头皮问了个什么问题,了无印象。

正文完
 
小六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小六 2019-03-27发表,共计3205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