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计 2937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80后”作家南飞雁其实是一位老作家。这个“老”,一则是说他创作时间已经够长,再则包含“老到”的意思,无论是表达的内容还是形式,都与典型的“80后”有着明显的区别,而与前辈作家有更多共同之处。
南飞雁从事文学创作差不多20年了,出版过《冰蓝世界》《大路朝天》《大学无烦恼》《梦里不知身是客》《幸福的过山车》《大瓷商》等多部作品。我对南飞雁的创作曾有隐隐的担忧,而且直言不讳告诉了他本人。南飞雁确实没有迷失在鲜花与掌声中,随着创作的深入,对文学的认识也更加深入。于是我们看到,南飞雁转头开始中短篇小说创作,这一写就是十多年。10年之后,南飞雁再回到长篇小说创作,拿出了《省府前街》。十年磨一剑,南飞雁的这部长篇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省府前街》围绕一个家庭或者说家族展开叙事,描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发生在河南省会的故事。这个时期的河南省会是开封,开封沦陷后省府迁往南阳山区,抗战胜利后又迁回开封;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省会仍在开封,1954年迁到郑州。因此,作品所写主要是开封、郑州两座城市。
《省府前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有大格局。开封是中国著名的古都,有着极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但自宋室南迁,开封在全国的地位却一步步下降。《省府前街》所写的这段历史,是开封这座历经磨难的城市所经历的历史磨难,也是开封城市命运所经历的又一次重大变迁。这么一个宏阔的历史背景和一系列重大事件,为作品格局的宏大奠定了基础。但事件的重大、背景的宏阔,未必就一定带来作品格局的宏大。这些年来,许多作品一写就是百年历史变迁、重大历史事件,但作品的格局怎么也大不起来,处处透着小气。格局,从根本上说,是作者通过语言、叙事展现出来的胸襟、气度与境界。《省府前街》主要写的是沈家几代人的故事,作者在对家长里短、人情世故的描写中,自然地将历史的变迁表达了出来。
《省府前街》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小说。之所以说“80后”的南飞雁是一个“老作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即在于他对人情世故有着细致的体察并细腻地在作品中反映了出来。从中篇小说《红酒》开始,南飞雁就把基层公务员的生活状态、情感状态、精神状态作为自己表现的重点,着力描写“七厅八处”的人情世故。可以说,从那时起,南飞雁即走上了一条写“世相小说”的道路。《省府前街》虽然描写的并非当下的生活,但写作的路数总体没变。描写世相,是中国小说的传统,文人从介入小说写作开始,就用对世相的描摹代替了对英雄、传奇的书写,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然是《金瓶梅》《红楼梦》。《省府前街》显然带着《红楼梦》的诸多特点。结构上都是通过对大家族生活细节的书写来反映时代的变迁,但两部作品却都从小处着笔,写了大量家长里短的小事,写了世相百态,写了人情玄奥。《省府前街》开篇有一个引子,写的是一对新婚夫妇闹矛盾从郑州跑到开封,见女方母亲、男方丈母娘的事。这个引子很世俗,丝毫没有宏大叙事的架势。但这个从当下世俗生活中来到历史深处去的引子,与《红楼梦》从神话中来到红尘中去的布局,其实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作品的正文都是对大家族日常生活的描写,不必细述。《省府前街》还有个突出的特点是细节的真实,或者说扎实。南飞雁写《省府前街》,从筹划到完稿花费了整整10年时间,南飞雁详细考证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封等地生活的细节,从街道布局到日常吃食,从历任官员到市井生活,全都下功夫进行考证,基本做到了无一字无来历,无一事无出处。作品中有几章是以书信的形式呈现的,除了叙事视角的转换、叙事网络的变化外,作者多次根据不同人物的身份,拟制了不同的书信,使时代的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同时,作品还多处引用诗词、戏曲以至烹饪菜谱等,使作品表现出百科全书的特点,这很“红楼梦”。
《省府前街》是一部叙事绵密、语言考究的作品。南飞雁少年时期即开始小说创作,大约受父亲南豫见的影响,南飞雁小小年纪即对文学创作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在写作上,南飞雁无论从语言上、叙事上还是在作品结构方式上,都与乃父有着很大的区别。南飞雁上中学、大学时,正赶上钱锺书热、张爱玲热。因此他那时的小说,语言明显带有对钱锺书、张爱玲模仿的痕迹。幽默、风趣的特点显然来自钱锺书,而叙事中的那种小资、“文青”味道和民国范儿,又能看到张爱玲的影子。这种模仿、学习其实是很重要的,南飞雁的写作一直对语言和叙事非常讲究,无疑与此密切相关。当然,随着对文学认识的不断深化、眼界的不断开阔,南飞雁的小说虽然还隐约能看到早年学习的踪影,但已很难再具体指认其作品风格源自某一位或几位作家,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现代西方小说的表现方式等,都被他很好地借鉴吸收到自己的作品中。《省府前街》的叙事不温不火,即使写惊心动魄的事件,也处理得从容淡定。语言带有继承自中国古典白话小说和新文学兴起后现代经典作品的典雅,同时兼有当下流行语言的特点又尽可能地回避了口水、粗鄙的问题,显得极有韵味。为了避免一味平静叙述带来的单调,南飞雁特意用书信体来表现河南之外的一些生活内容,也很好地显示了自己的文字功底,并给作品的行文网络带来了变化。
《省府前街》在人物塑造和故事编织上颇具匠心。南飞雁从当初写长篇转向写中短篇,经过了10年左右的时间。这个过程,很好的锻炼了他对文本、叙事的控制能力。一上来就写长篇的作者,容易使整体叙事随着人物经历的自然变化走,笔墨更容易集中在自己熟悉的内容上,而一些本当着力的地方反倒一笔带过,总体结构容易失衡。多年的中短篇小说写作,使南飞雁更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笔力,更懂得如何去写好一个故事,更懂得如何去写活一个人物。特别是,多年的影视编剧工作,对南飞雁的小说写作也有着深切的影响。影视编剧注重的是故事情节的设置、人物性格的鲜明。大体说,能编好故事、会写对话,基本就能成为一个不错的编剧。编剧工作对小说创作的影响更多在于对叙事能力和语言感觉的破坏上,南飞雁在这方面还是有着相当的自觉,没让编剧破坏了自己的语感和叙事能力,反倒让他更能集中笔墨塑造人物,作品整体的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也更集中,使作品显得更为生动、紧凑。
长篇小说《省府前街》重要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的历史必然性。《省府前街》主要描写的是新中国成立前后沈家人的生活,主要人物大都在国民党阵营。但以作品主角沈奕雯为纽带,作品塑造了多位共产党员的形象,如静姝、昶达、书芃、咏清、翔然等,让读者明确感受到其积极、光明的气质,高尚、无私的情操,以及对信仰的无限忠诚。正是在这些人物的影响下,沈奕雯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明显改变,最终投入到共产党的怀抱。通过这些人物与国民党官员的对比,让读者看到了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的必然性,并由此揭示了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理论选择的必然性。《省府前街》通过对人世生活的书写,发现了生活背后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从而揭示了内在的历史规律,作品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思想价值也因此得以显现。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以表现新中国成立及新中国70年成就为主题的作品很多,其中多数会以正面书写重大历史事件的方式来完成。而《省府前街》则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当时人们的世俗生活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书写,表达对新中国成立的讴歌和赞美,其语言、叙事等也都可圈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