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好书推荐|“圣诞之父”狄更斯《圣诞颂歌》

73 views次阅读
没有评论

共计 1644 个字符,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

圣诞节好书推荐|“圣诞之父”狄更斯《圣诞颂歌》
狄更斯《圣诞颂歌》

狄更斯《圣诞颂歌》推荐理由:

《圣诞颂歌》(A Christmas Carol)是查尔斯·狄更斯创作的一部经典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843年。在《圣诞颂歌》出版的维多利亚时代,圣诞节并不为很多英国人所知。后来,这个故事中的一些情节成了圣诞节的约定风俗,诸如家庭团聚、互换礼物、圣诞餐饮, 甚至“圣诞快乐”的说法也是由此而得以流行的。因此,狄更斯被称作“圣诞之父”。《圣诞颂歌》探讨了人性中的贪婪与救赎、冷漠与同情等永恒主题。通过主角埃比尼泽·斯克鲁奇从一个吝啬鬼转变为慷慨之人的心路历程,这本书传递了一个强有力的讯息——改变永远不嫌晚,爱与善良可以战胜内心的黑暗。作为一部典型的圣诞故事,《圣诞颂歌》完美地捕捉到了节日的精髓。它强调家庭的重要性、社区之间的关怀以及分享快乐的意义,这些元素都让读者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并激发人们心中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书中充满了各种富有深意的象征,如三个圣诞精灵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光,它们引导斯克鲁奇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反思当前的行为,并展望未来可能发生的后果。这种叙事手法使得整个故事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阅读《圣诞颂歌》,你会被其中蕴含的强大正能量所打动。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做出积极的变化。这是一部能够鼓舞人们珍惜当下、善待他人的书籍。自问世以来,《圣诞颂歌》已经影响了几代读者,并且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它不仅是英语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传播着它的魅力和教益。

狄更斯《圣诞颂歌》内容简介:

富有而冷漠无情, 连乞丐都不愿向他讨要的自私透顶的吝啬鬼斯克鲁奇(Scrooge)在圣诞夜被三个圣诞精灵造访:“过去之灵”(the Ghost of Christmas Past )、“现在之灵”(the Ghost of Christmas Present) 、“未来之灵”(the Ghost of Yet to Come ) 。“过去之灵” 让他看到在孤单寂寞的童年生活中,他的姐姐对他倍加关爱的情景,以及他当学徒时,仁慈善良的老板菲茨威格(Fezziwig)在圣诞之夜和大家一起开心跳舞,款待员工的情形。于是他的心开始被软化,后悔自己对待雇员的态度,也对自己从一个贫穷却快乐的年轻人变成一个富有却失去亲情的老板感到懊悔;“现在之灵”带他到他的一个属下家里的圣诞聚会上,那是一个拿着可怜薪水的小职员,没有圣诞礼物,没有火鸡,可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未来之灵”让他看到在他衰老之后病卧在床, 连圣诞节也没有亲人朋友来看望的孤苦景象。于是,他开始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才发现原来施与比接受更快乐。这一切渐渐唤醒他人性的另一面——同情、仁慈、爱心及喜悦。瞬间,他那固有的自私及冷酷迅速崩塌,消失殆尽,从此变成了一个乐善好施的人。于是在鬼魂拜访过的第二天早上,也就是圣诞节的早晨,雇员鲍勃(Bob)上班迟到了,他原以为斯克鲁奇会生气的。可是相反,斯克鲁奇对他说,“我的好伙计,祝你圣诞快乐!我要给你加薪,而且还要尽力去帮助你贫困的家庭。快点把火生着,再去买一个煤筐。”接着他又买了一只特别大的火鸡叫人给鲍勃家送去。随后,他第一次去拜访了自己的外甥,在街上逢人便招呼道“圣诞快乐”,而人们也都报以和善的微笑。斯克鲁奇平生第一次感到了真正的快乐。“他的心在笑”,从乐善好施中他真正体会到了生活的乐趣。

《圣诞颂歌》作者狄更斯简介:

狄更斯(1812—1870),继莎士比亚之后对于世界文学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其高超的、富有节奏感的叙事方式,生动记录社会现实(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能力以及作品中积极倡导的人道主义精神,都是狄更斯的标志性特色。代表作包括《匹克威克外传》(1837)、《雾都孤儿》(又名《奥列弗·特维斯特》1838)、《老古玩店》(1841)、《马丁·瞿述伟》(1844)、《大卫·科波菲尔》(1850)、《艰难时世》(1854)、《双城记》(1859)、《远大前程》(1861)等。

正文完
 
小六
版权声明:本站原创文章,由 小六 2024-12-24发表,共计1644字。
转载说明:除特殊说明外本站文章皆由CC-4.0协议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评论(没有评论)